近年来,城北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理念和目标,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集中用力,以创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为契机,以本土地域特色为依托,保障人民之安,心系群众之难,纾解企业之困,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司法为民“北区思路”。
城北区位于西宁市西北部,三山环抱,二水穿城,辖区面积137.7平方公里,内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生物产业园区,集中了西宁市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也有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建材物流批发市场等大型市场,上班族和从外省来宁做生意的流动人口较多,经济活动频繁,案件类型以买卖合同等商事纠纷为主。
(相关资料图)
据了解,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如何维护好3000余户个体商户的合法权益,就变得尤为重要。为此,记者深入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跟随城北区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人员,从现场办案全过程感受“枫桥式人民法庭”不一样的“枫桥经验”,看城北区人民法院如何将巡回法庭搬进市场内外,将矛调纠纷在源头化解,用高效、快速、精准的特色为民举措,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新时代价值。
“你好法官,请问他欠了我买水果的钱,我们之间有微信聊天记录,可以起诉吗?”
“你好法官,请你帮我看看他给我打的这张欠条,有法律效力吗?”
2022年7月12日,城北区人民法院大堡子人民法庭一支以庭长、副庭长共同带队组成的10人巡回法庭审判团队出发来到了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巡回活动。
在巡回现场,把印有“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字样的横幅挂在身后的警车上,前面摆好桌椅,选一个合适醒目的位置将国徽放好,“家门口的法院”便已经开展工作了。
当天前来咨询立案的商户络绎不绝,审判团队各司其职,兼具普及法律常识、解答群众疑惑、现场立案、现场调解等不同工作职能。立案法官对于当事人的诉求逐一认真审查,针对如何立案、材料收转、诉讼费用缴纳等事项向商户一一耐心解答,现场立案16件。承办法官厘清案件脉络、紧抓矛盾争议核心,主动倾听双方当事人意见,当场予以办理,巧妙化解双方矛盾纠纷,以调解方式当场结案2件,广受现场群众好评。
严某是集散中心经营水产品的一家商户,因李某欠付其货款16000元长期未还,看到巡回法庭就主动前来咨询,法官了解到严某的诉求后,经过与被告远程沟通、耐心调解,引导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李某当场支付严某欠付货款15000元,并约定剩余1000元第二天偿还完毕。
严某收到欠款后,激动地说:“本来只是想来试一试,没想到法官的一通电话竟然帮助我要回了欠款,巡回法庭以这样的方式,切切实实帮助我们老百姓解决问题,真心感谢你们!”
巡回法庭现场人头攒动,商户们反响热烈,有些还在社交平台上主动宣传起来,招呼有诉求的人到现场来咨询法官。
秉承着“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司法服务理念,城北区人民法院在辖区内的村民委员会、企业会议室等地设立了多个巡回点,采取定期开庭与定点开庭相结合、巡回审判与就地办案相结合的方式,从近期审理的案件中,选取群众关注度高、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提前发布开庭公告,吸引群众前来旁听,实现化解一案,公开一片,释明一群,受益一众的良好效果。
在常态化开展“巡回办案+普法宣传”的基础上,城北区人民法院根据辖区面广线长、流动人口较多等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法庭立足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创新推出“8小时以外”名片式便民诉讼服务。针对部分老弱病残孕或因其他情况无法到庭参与诉讼的当事人,推出“上门立案”“上门调解”。为避免当事人两地往返奔波,推出“预约立案”“跨域立案”。针对辖区内西宁特钢等大型企业职工上班三班倒请假不方便和个体商户早晨生意忙碌走不开等情况,设立“午间法庭”“假日法庭”。12月15日,城北区人民法院还通过“午间法庭+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的方式,将27.64万元被拖欠的工资全额发放至104名务工人员手中,让他们在年关之际拿到了血汗钱,当事人的一声声感谢、一句句肯定在寒冬中显得格外温暖。八小时以外的诉讼服务,让“三便原则”落地生根。
来源:城北之声
监制:刘幸海
责编:寇荣
编辑:冯丽晨、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