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目前大众主要的困局是大部分研发工程师其实是项目经理,真正的软件人员比例较低,这个问题在绝大部分传统主机厂中都存在。我们应反思在目前高速变化的时代,传统的项目制管理的模式失效的原因:第一,传统的模式不适应新的创新周期,所以在创新周期中,更积极地进行组织变革以应对变化的公司更有可能走到下一个阶段。我们认为,下阶段一个公司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观察点就在于其组织结构设计,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的组织结构变化情况。第二,看到大众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在内耗,更凸显出能够在不同产品线上应用现有能力的平台型企业的价值。我们认为,企业业务跨度越大,并且反复得到证明,就越有可能真正的成为平台性的企业。目前国内类似拓普、保隆等零部件企业,产品跨度很大,如果这些公司在第三个甚至未来的第四个产品线都能成功,可以对它们能稳定在下一个阶段平台抱更乐观的态度。第三,智能化破局,目前最好的办法是适度在软硬有限解耦的情况下,绑定优质供应商。
产能方面,特斯拉的鲇鱼效应已经被市场充分认知。就硬件方面,本周比亚迪、长城、江淮、长安、吉利的新车已经在冲击15 万附近的价格带,且竞争激烈。所以可能在modelQ 之前,大家就会意识到15 万价格带已经被新能源占领。我们认为新产能真正的意义在于后续可能的FSD 落地,届时将成为新的鲶鱼效应发起者,让我们看到一个全栈自研产品的冲击力。当FSD 真正进入智能化市场并顺利运作,实现智能化水平真正意义上的半年一次迭代,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带动智能化企业的良性竞争。 特斯拉作为一个科技公司的品牌溢价有可能再一次的被市场买单。
FSD 落地的难点在于,要创造一个由软件驱动的开发体系和流程,这也是上述传统项目管理体系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数据闭环会起到重要作用。后续判断公司尤其是主机厂的产品力时,主要抓手在于围绕数据闭环组织的规模和战斗力。在各类智驾方案中,我们预测未来是纯视觉,或者至少以视觉为主、以其他传感器为辅的方案更有可能被实现。
如果FSD 落地,在智能驾驶这条赛道上真正拥有算法能力和软硬结合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公司,将会被主机厂和客户高度重视。传统主机厂可能没有这样的组织架构,但如果供应链拥有这样的数据闭环管理体系,则可以对主机厂进行补充。这样的供应链企业将成为非常稀缺的资源,带动产业链地位和市场的再认知。
投资分析意见:乘用车正在开启复苏周期,头部车企将在早期享受马太效应进而获得超额收益,推荐比亚迪、长安、吉利。内卷造成产业链的利润冲击在所难免,建议关注具备国产替代、降本增效能力的公司,包括英搏尔、爱柯迪、星宇股份、科博达等。而在商用车领域,新能源大势已成,建议关注瀚川智能(机械)、蓝海华腾等公司。
核心风险:部分环节供应链安全风险、国内终端销量复苏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